为什么攀岩高手,都在秀「攀岩手」?-36氪

都市里流行的小众运动让年轻人学会了「没苦硬吃」,同时也改造了人们对身体的传统定义——

晒到分层的皮肤成了户外人生命力的象征,而一双缠满胶布的「烂手」,则被攀岩人视作努力进阶的勋章。

社交平台上,攀岩人纷纷晒出自己的「战损版」双手。从手指末节的指腹,到宽阔的掌心、虎口,人均起茧、破皮,却愈挫愈勇。

在不少岩友眼中,攀岩既是一项考验大脑逻辑的运动,同时也带来力量美学的享受。

通过充分调动全身肌群,雕刻好看的肌肉线条固然重要,但在双手的磨损-愈合-又磨损的循环中掌握技巧,得到能力上的提升,「颇有一种『宝剑锋从磨砺出』的成就感」。

努力的具象化,让岩友上瘾,也吸引更多人走进岩馆、爱上攀岩。《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(2023)》显示,2023年新增攀岩爱好者数量同比超22%。

当越来越多人把岩馆当作精神保护区,一直默默发育的攀岩消费市场也开始活跃。无论是提供安全保障,还是寻求穿搭乐趣,攀岩爱好者用消费投票生活方式,进一步推动着攀岩这项小众运动的多元活力。

然而和大多数小众运动不同的是,悄然走红的攀岩目前仍然维持普适和低调。就像攀岩者的双手,不摊开来细看你就不会了解,层层叠叠的茧子背后藏着厚积薄发的潜力。

在了解攀岩运动之前,最先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往往是攀岩人的手。

在著名纪录片《徒手攀岩》的开场,身穿红色短袖的 Alex Honnold 将一双大手,坚定地插进花岗岩之间的窄缝。镜头拉远,是优胜美地酋长岩令人炫目的空旷峭壁。

作为世界上最著名、最受关注的攀岩者之一,攀岩29年的 Alex 有一双形状粗大且皮肤粗糙的双手,有人形容「他的手指看起来就像我的二头肌一样强壮」。

无独有偶,在2024巴黎奥运会运动攀岩男子速度赛中,4.77秒完赛的中国选手伍鹏让无数观众直呼「不攀岩的人看了都热血沸腾」。

赛后,在某杂志的运动员大片中,伍鹏沾了镁粉、布满硬茧的双手特写,更是让人们直观感受到「台下十年功」的付出。

「手越糙,练越好」同样也是大众岩友们的共识。

在社交平台,只要发帖配文「想看看攀岩人的手」,就能收获一个全是手掌照片的评论区。

在晒出的图片中,发黄的厚茧子、缠上绷带的指关节几乎是攀岩人的标配;而掀起来的新鲜手皮,可能属于刚入门的新手,更可能是老手dyno训练的代价。

某种程度上,攀岩人的手就是岩馆出勤表,代表的是上瘾程度的不同。

岩友苗苗向精练GymSquare分享道,「拇指上的爆皮刚长出薄薄一层,很快又磨没了,上墙频繁的岩友,通常都告别指纹锁了。」

「不过更多时候烂手是因为,隔了太久没爬手皮变软了,攀岩这事儿偷不了一点懒。」

尽管已有研究证明,在攀岩和相关训练过程中,攀岩者的手和前臂确实将承受更多的风险和伤害。

但当一双糙手能换来雕刻的肌肉和敏捷灵巧的上墙能力时,更多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在吸引之下走进岩馆。

小红书上,#上墙吧攀岩人、#下班上墙 带动的话题性让室内攀岩成为人们解锁新运动的热门之选。过去一年,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岩馆陆续涌现,成为城市新地标。

相关数据指出,截至2023年12月底,中国大陆地区商业攀岩馆数量为636家,相较2022年初统计的485家,增⻓31%,⾸次超过了美国。

规模上,在社区小型场馆和大型综合馆之外发展出了区域性的连锁岩馆;而在价格上,精练GymSquare了解到,一直低调运营的岩馆开始在教练费、月卡季卡上有不同程度的上调。

以北京为例,美团显示成人单次攀岩的体验价在100-250元之间,周边十公里之内有成熟岩馆可供选择。

换句话说,无论你是想开启一项新运动,还是只想定期上墙打磨手皮,攀岩都是可以让人说走就走的运动选择。

深究岩友热衷晒手的行为,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展示这枚特殊的「实力勋章」,并收获内心最想要的回复——

「嚯,这个一看就是v6以上的手」。

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手部护理和训练知识的实际交流需求。在攀岩社群内部,「如何保养和训练双手」几乎是和「如何学会攀岩」同等重要的问题。

在勤除茧、多缠手之外,岩友平时花在手指上的项目可谓五花八门。指力板、指力球、手指按摩器、握力圈、磨茧器、攀岩保护手套……不一而足。

小众的攀岩消费,正在指向性较强的单一品类里,出现尽可能多的丰富选择。

这种强指向性和多元特性,同样体现在攀岩鞋服、装备硬件的消费上。

很多人入坑攀岩的第一件装备是攀岩鞋。和普通户外运动鞋履不同,攀岩鞋以附着力强的橡胶作为基底,脚型设计微弯曲,使用者在尺码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细致精确。

市面上,从迪卡侬旗下的simond,到更为专业小众的La Sportiva、Scarpa,攀岩鞋的标价从两百元左右,到四位数左右不等,品牌们在性价比和性能的赛道上展开深耕。

而在攀岩服装的选择上,无论是精练GymSquare曾在文章中提及的「攀岩圈人手一条的神裤」凯乐石攀岩裤,还是适合户外野攀穿着的防风软壳,人们对攀岩服装的选择不尽相同。

相比户外攀岩者对面料和性能的看重,室内攀岩者对于服装的款式、色系等有更多穿搭需求,甚至成为岩馆的一道风景线。

「每次去爬墙前都会精心搭配,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上墙能带来更多自信。」

除此之外,选购镁粉袋并非只是需要一个在腰间挂的袋子,而是需要考虑大小、深度以适应手型和场景;

而对于更多户外攀岩爱好者来说,选购安全带、保护器、快挂等硬件装备时,也不是打开购物平台随便搜索下单就行,为了达到安全性和专业性,符合UIAA和CE认证是基本要求。

不难看出,攀岩消费是一项既花钱也费脑的事情。

从始祖鸟、猛犸象等户外大牌,到更加聚焦产品性能的细分赛道不断涌入新玩家。近来,岩石星球等国产品牌持续渗透低价市场,国内攀岩消费领域逐渐热闹起来。

据《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(2023)》显示,过去一年约有43%的岩友在攀岩上的⽀出超过5000元,相较2021年提升7%;在岩馆⻔票、攀岩装备等⽀出占⽐,较2021年提升20%-30%。

有岩友计算了自己充实「军火库」的消费,「从入坑到毕业,室内攀岩配齐基础装备大概2000元左右,但真正烧钱的是野攀。」

「虽说是丰俭由人,但加起来也超过四千块,且上不封顶。」

配件因手感比较个人,选择也更加多元

表面上看,攀岩似乎正在成为一项烧钱的运动。但回到岩馆,岩友们往往会将一双合适的鞋从入坑穿到毕业,用到顺手的工具反复回购。

攀岩消费,不是冲动消费,更像是一项长期投资。可以预见,「高品质」和「性价比」将是未来品牌们持续发力的方向。

一个事实是,中国是世界上攀岩社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
这种变化体现在都市人对室内攀岩持续升高的参与热情:在岩馆甩掉班味成为越来越多打工人的日常;而面对墙壁享受心流,也让社恐i人找到了精神保护区。

同时体现在岩馆之外,户外攀岩的快速发展。攀岩网站The Crag显示,中国大陆区域内有13009条攀岩线路,其中最受岩友欢迎的攀岩胜地是广西的阳朔和贵州的格凸。

近年,云南黎明也凭借独特的丹霞红砂岩大岩壁,在户外攀岩圈中被岩友逐渐熟悉。

图源8264户外网

天然地貌决定了户外攀岩的地域性,因此由攀岩带动的出省、出国旅游行为,也渐成小气候。

从落地之后的租车、住宿、餐饮,到野外岩场的服务向导,有岩友计算自己的攀岩花费后称,「每年买室内攀岩年卡花六千元左右,但去外地野外攀岩单次就要花掉这么多。」

《1987-2024 中国野外攀岩发展观察报告》对包含岩馆、在地野攀、旅行野攀三种类型的岩友群体做分类和数量统计后发现,北京、阳朔,以及上海三地的攀岩人数达到万人以上规模。

在这些区域内,不仅有固定的线上沟通平台,还会不定期组织公益攀岩活动,甚至开展比赛。

中国攀岩的春天来了吗?

从参与人群上看,未来可期。2023年一项调研显示,女性岩友数量在过去五年持续增长,而攀岩爱好者中女性岩友占比已达49.4%,与男性岩友数量基本达成1:1。

此外,青少年正在成为「爬墙」主力军,有超过12%的岩馆明确仅以儿童及青少年培训为主要定位,更有9成以上的岩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核心用户。

但从攀岩的重要一环——户外野攀的开发程度来看,仍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期。The Crag显示,中国大陆区域内达到5.14d(9a)难度的线路仅有11条,5.15难度的线路甚至是个位数。

匮乏的难线数量,无疑给国内攀岩者的成长设置了隐形天花板,留给未来线路开发的想象力仍然巨大。

小众,但不乏活力,和国内这几年火起来的大多数户外运动一样,攀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但作为更日常、更容易入门的选择,攀岩这项伤痛与乐趣并存的运动,无疑是值得更多人上墙尝试的新游戏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精练GymSquare”(ID:GymSquare),作者:Jting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友情链接